2022年7月,微软宣布裁员计划,裁员规模不超过18万员工总数的1%,并于10月18日“裁员”上下1000人。
十一月十日,Meta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发布了一封全员信,确定该公司将裁员超过11000人。在过去的18年里,这家科技巨头首次大规模裁员,裁员约占员工总数的13%。
十一月十四日,Twitter裁员高潮重新开始,4400名外包员工被解雇。而且就在半个月前,马斯克刚刚用刀砍掉了7500名正式员工中的3700人,大约有50%。
11月15日,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宣布计划从本周开始裁员1万人,约占亚马逊员工总数的3%,这也是该巨头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裁员行动。
潘多拉魔盒在硅谷推开了。这些振兴全球的科技巨头终于放下了尊严,停止了安装和摊牌,他们必须从自己的公司职员逐渐开始。除了谷歌和苹果这两家被认为是现金流最稳定的公司之外,他们还在寒风中顽强地坚持着,裁员的消息还没有公布(约束性招聘的收缩政策已经公布),暂时成为硅谷挽尊的“面子责任”。
想想那些穿着西装或者不修边幅的硅谷精英,拿着小纸箱,走出科技感很强的写字楼,消失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人群中,是不是很像好莱坞电影里的经典场景。但这不是电影,而是真实的故事,这可能只是故事的开始。目前很难预测后面的故事会如何演绎,会如何结束,但似乎有一点可以肯定,第三次技术革命造就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。
因特网产业下滑,难免1、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,投融资进入严冬
美国学者乔·埃伦·波兹纳这样评论硅谷的裁员潮:“我们可能从来没有同时看到过这种趋势。至少,在过去的20到25年里,没有……但总结一个问题的解释并不容易。我们经历了一场大流行,包括全球通货膨胀、俄乌冲突和能源中断。”
从3月份开始,全球通货膨胀扩散、美联储多次加息导致美元走强、疫情冲击叠加、区域矛盾等诸多因素,使得这些全球科技巨头的业绩承压并开始收缩。事实上,面对这样的问题,不仅硅谷,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互联网产业也是如此凉爽和令人担忧。
在过去的十年里,相对乐观的经济增长环境让投资者远离低利率、低回报的稳定资产,更喜欢回报率更高的风险资产。他们更注重规模的快速增长,而不是急于盈利。一些互联网技术公司自然成为投资者眼中的热门商品。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,那些突然变得富有的互联网公司从事了大量的新项目,建立了新的团队,提高了他们的估值,制造了B轮和C轮、Pro-IPO,循环往复,先不说赚不赚钱,项目越来越多,团队越来越大。
看看中国。几年前,只要创业团队靠点谱,就有大厂中层以上的背景。商业计划书或者Idea有点创意,可以逻辑自洽。获得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的融资并不难。K哥之前有个同事,没有警告就让我申请离职。问原因后才知道,他和几个朋友私下做了一个共享项目,短时间内被估值2000万,成功获得了400万融资。他不敢相信事情很容易。直到投资人的钱真的到了账户,他才不得不正式辞职,全职创业。他们的公司每隔一天就失去了一笔钱,但不到两年就失去了。
资金泛滥,泡沫严重,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伴生产品。现在资本收紧,没有钱流活水,国内外臃肿的大厂商只能主动或被动地挤压自己体系中的泡沫,裁员就是挤压泡沫的伴生产品。不难看出,硅谷巨头和国内大厂商都是一些实验性、创新性的部门和团队。随着环境的改变,没有人有实力和意愿为充满不确定性的所谓前瞻和未来买单,因为“生存”是首要任务的关键。
2、在过去的10年里,没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。
这里似乎有一个谬论。如今,大公司和投资者越来越没有能力和意愿支持“创新”,但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缺乏科技创新。其实这不是谬论。第一次创新是指一些应用级别更商业化的产品和服务;后者是指真正颠覆性、全局性的突破性革命,两者不是一个数量级的。
毫无疑问,美国是全球高科技创新的绝对中心,硅谷是其中之一。然而,在过去的10年里,以iphone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从未见过新的颠覆性创新。即使是最具代表性的硅谷创新意识的苹果,在过去的十年里(乔布斯去世后)也是泛善可陈,甚至沦落到三星在广告中直呼其名的讽刺缺乏创新。
再次看看被称为“硅谷的源头”、“硅谷精神的化身”惠普公司也从光芒四射的500强头部企业变成了近10年左右近乎透明的存在。
最近,网络爆炸马斯克一直称赞中国微信是一款无敌软件,甚至有传言称他想把刚刚“开始”的推特“改造”成美国版的微信。K哥真的不知道该为国内互联网技术感到骄傲,还是该担心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突破。
没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,就不会有根本的内在动力,也不会推动新的可持续性和现象级的投资热潮。自然,很难有能力和魅力承接大量的顶尖头脑。
K哥认为,在新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出现之前,互联网行业将长期消化各种“过剩”和“股票”。谁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颠覆者,web3还是元宇宙?一切仍然模糊不清。
3、移动收入已消失
上面提到的以iphone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,绝对可以算是互联网行业劈山以来的一次创新,成功地将用户从web端带到了手机端。在方便用户使用和重塑用户习惯的同时,它还开创性地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来填补注意力经济。一些优秀的应用,比如Twitter、INS,在这一时期,国内的微博、微信、抖音等都应时而生,也催生了一些众所周知的互联网新贵巨头。
然而,随着智能手机在全球高普及率的完成,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逐渐消失。近年来,一些优秀的、平台级的应用并没有出现,就像华丽的亮点之后的平淡,也让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失去了强大的动能。
网创项目大全,免费分享一个实操网创项目给你,添加 微信:465638528 备注:创业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qi989.com/509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