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说“五十而知天命”,“天命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?是我们去找人“算命”的那个命么?
我来告诉你,并不是。
算命的“命”,是“俗命”,是在业力的作用下,我们的躯壳持续做出的反应。我们普通人的行为,实际上是不自知的,只是在习惯和情绪的驱动下,做出的行为反应而已。
业力越重,身体的反应越自动化
我们经常说“身不由己”、“无法抗拒”,科学领域解释为“基因遗传”,心理学领域解释为原生家庭的影响,还有其他很多解释,比如周围环境因素影响。
这些初听起来都有道理,但也总觉得还差点意思。
如果我们把这些解释为业力,或许会更通顺一些,也更简单一些。
比如,我们每个人的业力大小都不一样,这与我们遭遇痛苦的多少成正比。也就是说,一个人的业力越大,所承受的痛苦就越多。
我们在强大的业力作用之下,不断做着各种自动化的反应,有身体上的,也有情绪上的。然后,这些反应会种下更多的因,将来再结出更多的果,然后再产生更多的业力,这样周而复始、循环往复。
俗命不会改变
就这样,我们被推着,走着,身后出现一条长长的轨迹,而这,就是我们现在认知里的命运。
我之前听前辈说,命运也是相,那既然是相,就是已经发生的果,也就是所谓的“命中注定”。开始我很不理解,但现在我懂了。
有一天夜里我抬头看星星,它们在发光,那其实也只是它们的相。那光是它们很久很久以前发出来的,现在被我看到,但它们可能早就已经不存在了。
所以,我们普通人去烧香拜佛,为的是保平安、避灾祸、求富贵,其实呢?这只是在已知的结果面前表演而已。
俗命就是俗命,注定不可能改变,我们能改变的,是从俗命到天命。
从俗命到天命
当一个人开悟以后,就不会再在相上面徘徊,他会抛开相,去探寻相的源头。
当他开始这样做了,他的俗命也将随之而改变。这种质的变化,不会凭空而来,它需要机缘,也许是遇到一个人,看过一本书,经历一场生死,等等等等。
接下来,一个全新的,觉醒之后的故事开始了。
真正的主角正式登场,之前那个被推着走的“我”留在了过去,现在的“我”放下执念,尝试着主宰自己的意志。
在生活中,“我”依然在当下的环境中,工作、学习、锻炼、吃、睡,该做什么就做什么,只不过与以前不同的是,“我”开始拥有了一念觉知,在业力面前有了一丝定力。
业力依然会推动“我”进行自动化的反应,但“我”却可以在反应之前,先去审视它、觉察它,让自己的良知走在反应的前面。
就像王阳明说的,良知会越来越光明,指引我们在每一件事上去“知行合一”。
“知行合一”
明心见性,光复良知,去除我执,实现无我。
人们把这叫做修行,其实就是换了一个活法,“更好的成为自己”,而不是以前经常说的“成为更好的自己”。因为我们本来就很好,只是以前失去了和自己的链接而已。
摆脱驱动,克服惯性,链接自己,就是我们这一生需要完成的第一件功课。接下来的第二件功课,是打开命运的锦囊。
打开命运的锦囊
一个人的天命,就是一个人的属性,有人很形象的把这叫做“剧本”,随着我们降生,也将随着我们离去。只可惜,很多人直到最后离开,也从未打开过。
所以,当有人说,自己都已经过50岁了,到了“知天命”的年纪,可为什么却并不觉得知道了些什么,活得还和以前一样?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,人家孔子的意思,是说他自己50岁的时候,终于实现了无我,所以才知道了自己的天命。
这完全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,到了50岁就会自动发现点什么,悟出点什么。这种想是不是很可笑?
还有些人,觉得做善事可以求善果,这样就可以改变命运。其实这种带着目的的行善,本质上就是交易,依然被困在相里。
想改变命运,想知“天命”,就要换一个活法。
我们不妨静下心来,回顾一下历史,看看那些早已故去的伟人们,他们就是知天命的人,或伟大,或悲壮,像圣人降临世间,或像流星划过夜空。
他们无一不是放下了自我,实现了无我,活出了真我,最终成为了真正的自己。
共勉。
网创项目大全,免费分享一个实操网创项目给你,添加 微信:465638528 备注:创业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qi989.com/420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