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云飞的原型是谁啊-如何使自己的快乐多一点?
快乐是什么?快乐不是什么物化之东西,而只是人们内心愉悦情感的释放。快乐同财富并不成绝对正比,却与美德结为亲密伴侣。如何使自己的快乐多一点呢?请君耐点儿烦读下去,或许能有所收益。
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本能,决定了其精神层面的所有痛苦和欢乐,几乎都与人际关系牵连。
巴尔扎克在《夏倍上校》中说过: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,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。
我想起“人与人不同,花有百样红”这句老古话。光红色就有一百样不同的红,那我们一生中能相识交往的、有限的那么些人会有相同的吗?人们在遇到愤愤不平的人和事时,有时会冒出一句“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”的感慨,显然,一般都将它作为贬义和自我排解的话语。不过,我倒觉得这话也有以豁达平和心境看待人生百态的启迪意义。
一个人不断自我提升宽厚豁达的胸襟非常重要。
拿交朋结友和同事邻里相处来说吧,就需要有多看、重看人家的大处,小事不与计较的心态。
有个问题叫这世上最大的东西是什么,答曰是人心。那么以心为载体的情感世界可想而知有多复杂。这世界绝不是非黑即白。所谓的纯净水拿到显微镜下看看也不纯的!所以我们喝的水定为几级以上就可以了。
引申到待人接物似亦如此,好人中有很好、还好、过得去之分;我们通常说的坏人中,也是十恶不赦坏透顶的属极少数。因此,交朋结友看人家品行本质还好,再看情趣个性类似,至于人家有你不喜欢的缺点毛病,决不要介意,这样才易成为真正朋友且感情长久,自然快乐也多些。
同事邻里甚至一般熟人相处,他自私小气一点、脾气丑一点,咱虽不跟他做朋友,但也不去耿耿于怀,对其天天绷着脸或用臀部相对。这样必能减少矛盾冲突,反之快乐的空间就增大了。
你看《亮剑》中的李云龙与楚云飞,在面对民族大义时,撇开政治立场的敌对,相互间几次主动拔刀、并肩对付日本鬼子,此刻他们都是真诚的朋友。借用楚云飞的话说,如果不是政治立场敌对,那么这个朋友交定了。据有网友称,大陆解放若干年后,在台湾的楚云飞之原形人物,还对李云龙之原形人物的逝世表示过真情关切。所以,从人性本质上来说,即便政见观点不同,也不排斥同样品格高尚之人相互间的真诚私谊。就如不同政体的国家领导人之间的私交一样。
日常生活中,我们有时候对有些事不能去较真。
好多南昌人语言习惯不太好,说话既冲又粗。遇上久别的朋友、熟人打招呼也常带国骂得——嫩咯扎(你这个)瘪崽子,咯久都冒(没)看到嫩,死哪阴间里去了。你如较真,则鄙之素质差不屑为伍。可真正交上了,哥们、姐们那是蛮直率讲义气的。
还记得当兵时,一次同一位川籍战友闲聊到物理常识时,他竟然说:谁跟你郎个说铁丝通电索(他认为铜丝才通电,因为电线都是铜丝,没有铁丝),那啥子飞鸟还撞得飞机赢(飞机这么大,小鸟这么小,怎么能把飞机撞坏?),当我哈儿(傻瓜)洒。结果争到我斥其“蠢蛋”,他回骂我“锤子”。相互几天不搭理了事。换作现在,我就会想了,人家不过是没读几年书,用当时河南籍战友的俏皮歇后语来说,大姑娘立正——何必呢。
以前我常拿一位熟悉的老伙计同人家干架的例子劝人家。他的国骂口头禅有回碰到个较真的,“你操我娘哇,啊!”要搏命,结果两败俱伤。当然知道他是口头禅的,吵了就吵几句,过些时又拢到一起了。所以呀,同样一件事情,你性格、胸襟和思维方式不一样,得到的感受与结果就大不相同。
遇事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对快乐人生至关重要。
我想起一个寓言故事——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遇河,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。老和尚便主动背女子趟过了河,然后放下她与小和尚继续赶路。这下小和尚犯嘀咕啦,师父怎么竟敢背女子过河?一路想啊想啊,最后终于忍不住说:师父,你怎么犯戒背女人?老和尚叹道:我早已放下,你却还放不下!你看看,这故事就启示我们,心胸宽广,思想开朗,遇事拿得起、放得下,才能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。如果说这只是古人编的故事,还不足以说服你的话,那我下面讲两个活生生的现实例子。
某网友在博客中撰文纪念自己死去的朋友。她的朋友年轻漂亮心地善良,与丈夫很相爱过得蛮幸福,家境也不错。后带自己的闺中密友来家玩,日子久了,竟然同丈夫搞到一块了。奸情被她偶尔发现后,她失控地砸烂了家里的一切。自然这也就堵死了回旋余地,结果丈夫彻底背叛,自己也完全精神崩溃。一次路途中突然晕栽倒地,成了植物人,两年许弃世。令人悲叹哪!唉,她要是领悟到莎士比亚说的“谁要是能够把悲哀一笑置之,悲哀也会减弱它的咬人的力量”那就好罗。
前些时阅评过另一博文。说的也是发现丈夫有外遇迹象了,跟踪见到丈夫同她女私会,却毅然隐身撤退。苦思苦想后,采取对丈夫更好,常对他有意回忆夫救妻于危难、妻护夫遇伤残等点点滴滴,然后寻合适机会找第三者恳谈。结果,她女羞愧坦呈遇感情挫折有心倚赖,但尚未到那一步;丈夫醒悟及时抽身。夫妻和好甚于前。诸君不妨想想,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不仅关系到生活是痛苦还是快乐,有时竟然涉及到生命的地步,你说能不至关重要吗?
学会换位思考对我们人生旅途是会增添阳光的。
80年代初期,我参加自学成人高考,作文题是阅短文作论证。短文叙述两个鞋子推销员被派往非洲土著人居住岛去考察商机。考察回来后甲报告说,那里的人习俗是从不穿鞋子的,没人会买鞋,不去。乙却认为那里的人都没鞋穿,只要努力商机无限,于是去了。短文的话外意义当然是告诉我们,换一个思维方向,你就会发现另一番天地,努力就有成功。
干事业做工作要学会换位思考,日常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。《新闻时空》近日发了篇“新婚夜 婆婆掀起我们的被子 我该不该离婚”的主题博文。简洁说就是丈夫很爱新婚妻子,婆婆却过度偏爱其儿子,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吃、穿等细节问题上,都将儿子当天,媳妇为地。尤其是留宿在婆家的新婚之夜 ,当媳妇趴在儿子身上亲昵时,婆婆突然破门而入,接着又将媳妇从其儿子身上推了下去,一声不吭摔门而去。次日早饭时,婆婆还训其儿子“你们爱怎么闹我都不管,但以后不许老娘儿们在你上边,晦气”云云 。
这事如不会换位思考就严重啦。妻子伤心、愤恨(尽管也认“她之前对我也很好”),甚至犹豫该不该和丈夫离婚(尽管也认丈夫爱她疼她护着她)。不少年轻的网友留言也是愤懑指斥婆婆变态、神经病、太可怕、闻所未闻等。
其实呀,婆婆的这种心态与作为,在文化层次低、封建迷信思想重的老一辈中,并非鲜见之个例呢。尤其婆婆好象还是长久的孤独一人。我在留言中也说了: 婆婆是极端的失夫后的情感转移,儿子对媳妇的宠爱更激发了她失落孤寂的心理,乃至会无意识的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绪(不是男女情感间的那种,而是她感觉被剥夺了自己的母爱的权力空间)。其次婆婆的文化水平可能不高,且旧传统观念很强烈(可能信迷信)。假如媳妇将自己的内衣与儿子的衣物同盆洗、晒一起,尤其是短裤类晒在老公衣物之上,她见到后也会以某种方式反对的。 我劝她尤其是做儿子的要明白问题的根因,然后采取妥当的方式处理,决不可取激烈态度对抗,或来个冷战不理不搭,这会起反作用更糟糕。而且毕竟是母亲,她也不是本质上的恶意,只是一种心理疾患。并且上年纪的老人大多会害怕人家认为其没有用,要想方设法表现自己的心态。
最后我告诉那位女孩,不是该不该和丈夫离婚的问题,而是怎么跟老公好好商量正确对策,好好过自己的好日子的问题。解决此问题并不是天难的事。类似的正面真实事例是有的,并且我负责任地说一句,彼婆婆先前比此婆婆还厉害得多,可后来寡母独儿善媳妇相处和谐。否则我不会在这下定论。只是篇幅考虑不详述了。
由此,我请当事人以及年轻朋友换位思考一下,倾其心血生你养你无私爱你的老母亲,因过去艰难生活造成的文化层次低、封建迷信重,加上失落孤寂引发了心理疾患,她除了儿子外无任何精神支撑与欢乐。你想想,她能穿什么名牌,吃得了多少,能去美容、游乐、时尚、浪漫?那么此时你是该怜悯、同情、孝顺还是指斥、厌恶、抛弃?
好了,以上说的归结起来就是,一个具有较宽厚豁达胸襟的人,他(她)在人生旅途中必然忧烦要少些,快乐要多些。
也许有人会反驳了,俗话说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,我天性如此哪改得了哇。我说此言差矣,俗话也讲了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哪。只要有决心有恒心,日久总会有进步。
或许又有人会置疑,说来容易做起来难,讲别人容易讲自己难;你自己又怎样呢?
前者我同意,要改变性格这玩意儿,的确是蛮难的。
后者我也老实坦白,小时侯打架害老娘赔人家鸡蛋不老少,现在同学还会提起砸我家脸盆脚盆的事,自己也曾被脱光衣服挨竹片抽。当兵时一次同战友吵架急火了,连饭菜带碗盆一家伙往人头脸扣去。结果,不仅听说战友的老乡们商议要合起来对付我,而且还可能受处分。这下害怕了,那激情年代一背处分这辈子怕玩完啦。于是痛下决心,改呀。先从闲时鲜有笑容背着手沉思状的冷傲改起。后来在工作岗位因太梗直太原则碰钉子多了,又从宽容、变通、隐忍改起。尽管有时反思悔迟,但自己跟自己比还算有进步罢。
所以,儿子那些个傍老、懒惰、该而立了还沉迷于半大小子玩的电子游戏、工作不求上进等毛病,现在我也想通不上火了。各人有各人的一生世。不牵涉品行原则性大错,少讲、不讲。妻子习惯性老将儿子当小孩般照应、唠叨,反引来儿子的逆反与腻烦。我告诉妻子,咱只当儿子的参谋长,不当司令官。“你管他来不来吃饭,还会饿坏呀,走,咱吃完了散步去”!
朋友,我感觉不断自我提升宽厚豁达的胸襟,快乐比先前是多了好几点喂,您愿意试试吗?
网创项目大全,免费分享一个实操网创项目给你,添加 微信:465638528 备注:创业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qi989.com/251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