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说的乡愿是什么意思_孔子说的乡愿是什么意思,揭秘乡愿人格形成原因!

【原文】

子曰:“乡原(1),德之贼(2)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(1)原:通“愿”,心愿,意愿。乡愿:乡党、乡里人的主观意愿。这里借指那种取悦于世人的片面的、短期的、追求轰动效应的见解,也就是孟子讲的“阉(yān)然媚于世也者,是乡原也”。这种见解是从取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关注出发,而非从社会整理利益出发,缺乏整体性、持续性和长远性,类似于今天所说的“民粹”。

(2)贼:祸乱、祸害,含有狡诈、残忍、极度威胁的意思。这种意思现在也在用,比如说某个人真贼,就是说这个人狡诈、残忍,危害大。

【解读】

孔子的这句话具有普遍性意义,那就是:一个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原则,不能被世俗和社会舆论所左右,不能迎合乃至取悦于世人关注和口味。这一点对于为政者、对于君子而言尤为重要。

这里的乡党是指乡里那些热衷于社会事务且喜欢发表见解的人,他们的见解是往往是引经据典,会引导社会舆论和时事的走向,使之成为一股强大的“乡原”,其中就包括对为政者的议论和评价。这使得为政者容易被乡原所引导而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,结果就是乡原得以达成,这些人和盲从者高兴,而为政者受到了这些人的好评。沉寂在世人和自己皆大欢喜局面中的为政者,往往对自己这种趋世媚俗行为并不以为然,反而以为自己无比正确。但由于乡原是一部分人的角度出发,属于局部的、短期的和变动的意愿,缺乏整体性、持续性和长远性,所以这样的决策和行动通常缺乏战略性,会有损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,阻碍国家的持续发展。

而孔子认为“为政以德”(第2?1章),为政的前提是“天下有道”。也就是说,“道”是“德”的依据;“德”是符合“道”的确切方式,“道”是为政者应该秉持的。换言之,为政者需要达成的是天下人的“共愿”,即以把整个天下百姓谋求幸福作为宗旨,一方面构建和维护有效的治理体系,一方面形成自己的执政主张和方针,做出发持续可展的决策和行动。这些决策可能不会被世人所关注甚至不被理解,但是为政者必须要坚持下去,必要时民众进行相应说服和教育工作。所以,孔子对于把这种不恪守治国之道,放弃自己的执政主张和原则,以世人的喜好和所关心的热点为执政中心的行为痛心疾首,称之为“德之贼”。

【译文】

孔子说:“乡愿是德行的祸害。”

网创项目大全,免费分享一个实操网创项目给你,添加 微信:465638528  备注:创业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455048077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qi989.com/199.html